我觉得,改革目前考试模式并降低英语学习的要求,这才是最主要的。
中国人学英语,毕竟缺少说英语和应用英语的环境,学生学了多年的英语,开不了口,当然很多学生就没了兴趣了。改革考试模式,就是要增加口语考试,减少笔试比例。一旦口语纳入考试,学校自然就会在这方面花大力气了。
降低要求,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语法方面,二是阅读上面。我们的英语老师把语法讲得很细,因为考试就要考那么细。实际上,英美人很多人说话,都可能出现病句,我们中国人也是如此。有些细节的语法实际上没有必要考试的。阅读考的深,主要体现在高中英语里,有时候英语的阅读比考中文阅读的层次还深。
中国人学英语难,这个我想与两个人有关。一个是薄冰、一个是张道真。
显然二老都是学富五斗的人,著书立说,成为英语学界的泰斗级人物,可不是浪得虚名,是凭实力搏得大家的尊重的。他们的书,编排体系基本与夸克等的CGEL语法体系一致,也都是老大的厚厚的一本。在英语学习上,跟着他们走的人不少。
两老是学霸,但很多学习者不见得是学霸,或者也不是英语这条路上的专业学习者,搞那么厚的书,人家怎么看?
在深圳书城,我看到一本专讲名词性从句的书(好像是新东方的某位高手写的),其厚度居然超过了薄冰语法书的厚度,这比研究马尾巴的功能还要详细了。研究马,的确需要研究马尾巴的,但这样把人带偏、还把人绕进去不太好吧?
英语学习离不开语法,考试就更离不开语法了,因为我们习惯把一切与英语相关的知识通通归结到语法头上,好像英语不好,就是因为语法没学好。这些其实也没什么问题,问题是怎么认识英语语法体系。
如果不从马尾巴开始,马大致有马头、马脚、马身子。类似的,英语语法大致有时态、从句、非谓语、情态动词等。每一块里面,大致都会有条马尾巴。
直接一点说吧,英语从句大致两小时的内容,(以能做200道不同形式的题作为衡量是否学会为标准),传统语法要讲10几20多个小时,非谓语在从句的基础上,估计1.5小时够了,但也有人就是要讲上10几20多个小时 等等,这样叫人怎么学? 听了后面忘了前面。特别是在学校里,学习周期一拉长,普通学生感觉这内容不知有多浩瀚呐。
怎么把讲授时间缩短? 不是要不要马尾巴的问题,而是如何把语法体系重新修正,找出一条适合国情的新英语语法体系。
我知道有不少老师已经做到了这一点,而且成为了学生如何选一个老师是否适合做自己辅导老师的一个常规。基本就这样:时态1小时、从句2小时、非谓语2小时、形容词排序、复杂的比较级句型1小时等等。里面各项,再配2~4小时练习(200题)足够,这个用时可能会因人而已(但讲解一定是那1或2小时内的内容),因为同样的练习,有人做一遍就可以,有人做8遍一定可以。😄
只有语法学时短,能把握而且还能居高临下,学习者才有更多的时间花在英语的表达上。对一个***,它的故事、它的历史、它的文化等等,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这是一个很开放的问题。首先我们从语言的发音频率来看,英语的音调频率在2500HZ~12000HZ以上,而我们中文的发音频率只是在2000HZ到3000HZ左右。两种语言的频率显然一个是高频,一个是低频的天然区别,让习惯低频发音的人去学习高音频率的语言,显然会有不少困难。
从语言本身的结构来看,中文是一个扩散性的结构,一个句式包含了N多个可形容可描述的内容,而英文是竹节式的,含义直接明了,所以很多中国人用学中文的结构去学习英文,自然有不少困难。
从环境来看,语言是需要不断交流来练习的,如果没有具体的场景,一个语言学习者很容易记忆学习的知识点,也不知道自己有哪些短板。
从教学的角度讲,目前的语言教学基本都是填鸭式的,老师教,学生记,扼杀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老师缺乏学习力,导致学生也缺乏学习力和思考力,一种固话模式让学生变成机械的学习者。
所以,方方面面的因素造就了英语难学。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twrw.com/post/52895.html